然而在全世界最富強的美國,浪費食物的情形卻是怵目驚心。
從超級市場、大飯店、小餐廳到尋常人家的廚房,各式各樣還可以吃的食物,最終歸宿不是人們的腸胃,而是垃圾桶。
美國農業部正在調查國民浪費食物的習慣,不過根據上一次的調查結果,1995年的美國民眾每年要浪費掉4370萬噸食物,佔食物總量27.5%,其中三分之二是穀類食物、生鮮食物、牛奶與糖類。
近年來即時餐之類的產品大行其道,浪費情形恐怕只會更加嚴重。
此外,食物化為垃圾後會釋出甲烷之類的溫室氣體,助長全球暖化。
英、瑞典 同列浪費糧食國度布希總統日前表示,全球糧價高漲的一部分原因是印度中產階級興起,飲食水準提高。
當時印度官員就反唇相譏指出,肥胖比例偏高的美國民眾如果能夠節制食慾,不要隨便丟棄食物,應該可以養活不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窮國的饑民。
工業化國家的社會似乎都難免這種弊病,英國最近一項研究顯示,民眾購買的食物有三分之一會白白丟棄,1年下來相當可觀,400萬顆蘋果、120萬條香腸、280萬顆蕃茄都進了垃圾堆。
瑞典有子女的家庭也是不太惜福,購買的食物會丟棄四分之一。
更令人難過的是,在非洲一些地區,糧食浪費的情況也相當嚴重,多達四分之一被糟蹋掉,原因當然不是民眾不知珍惜,而是糧食保存技術落後、基礎設施欠缺、昆蟲為害、微生物汙染以及高溫與潮濕導致糧食變質。
推展回收 減少浪費嘉惠弱勢回到美國社會,相較於其他商品的價格,食物長期以來都是價廉物美,人們飲食的分量越來越大,體重數字也直線上升。
如今美國成年人66%有過重或肥胖的問題,但人們的因應之道往往不是減少食物採購,而是不吃剩菜剩飯,反而造成更多的浪費。
美國各大城市都有「食物銀行」(food bank)體系,為貧苦民眾提供免費食物,照理說餐廳與超級市場應該樂於捐贈用不完或賣不完的食物,但問題是,許多業者生怕捐贈的食物讓人家吃出毛病,害自家吃上官司,因此寧可丟棄了事。
涵蓋200多家食物銀行的「全國食物銀行網絡」就表示,近來向他們求助的民眾增加20%,但各方捐贈的食物卻減少9%。
為了遏阻浪費食物歪風、嘉惠弱勢民眾,許多民間組織正在各主要城市推展食物回收。
紐約的「城市收穫」(City Harvest)組織與170個商家和機構合作,回收過剩但仍可食用的食物。
「紐約市對抗饑餓聯盟」(NYCCAH)執行長伯格強調:「我們回收的不是餐桌上的剩菜,而是根本沒開封的義大利千層麵之類的食物。
」不宜食用 可堆肥或製成飼料對於不宜食用的多餘食物,也有比丟棄更好的處理方式:加工製成牲畜飼料或者做成堆肥。
麻州政府與超商業者合作,舊金山市政府則是鼓勵餐飲業者與一般民眾配合,回收多餘食物來製造堆肥,業者與民眾不但減少浪費,也節省一筆垃圾處理費用。
或許有人會說,減少食物浪費並不能解決全球糧荒危機,對於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也助益甚微。
不過美國農業部的統計數據顯示,回收被浪費掉的食物確實有可觀的效益,而且所需經費與人力並不多。
就算只回收5%,也可以讓400萬人飽餐一天,功德無量。
參考資料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708053101954
如有不妥請告知於本Blog,請留言給我,將立即移除。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