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月子中心 武俠小說中的少林寺『易筋經』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嗎?

武俠小說中的少林寺『易筋經』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嗎?

謝謝回答的網友了
武俠小說中充滿了各種神奇詭妙的武功,從虛構的角度而言,武俠小說原即富有豐沛想像創造能力的文類,作者以瑰奇的想像、聳動的筆致,任情揮灑,使人類從自然界的生命中擷取活力,或自哲學思理中衍生變化,因而能超越人類體能的限制,從最起碼的飛簷走壁,到行功點穴、拳劍武功,乃至於有如劍仙神人,身足以上窮碧落下黃泉,力足以破山移日掀江海,不僅凸顯了人類智慧、意志、理想的超卓,更從而展示了中國人十足的想像空間--這是武俠小說的特殊色彩,也是最吸引讀者的魅力所在。

我們很可以懷疑:假如還珠樓主的《蜀山劍俠傳》失卻了它那神奇妙絕的武功描寫;或是金庸群俠中,缺少了「降龍十八掌」、「六脈神劍」、「獨孤九劍」、「黯然消魂掌」的支撐;古龍的小說不是如此離奇地「無招勝有招」,這些作品還會不會吸引無數的讀者?

實際上,神奇詭妙的武功,正是武俠小說的命脈,我們是無需驚訝的(當然更不必以科學來加以質疑)。

值得我們「驚訝」的,反而是,這些從不同作者筆下創造出來的武功,居然往往不約而同地有相當大的「巧合」,例如正派俠士的武功必然光明磊落,氣象堂堂;邪魔歪道的武功必然陰慘刻毒,凶殘霸道;而武當派之以內家劍術成名、四川唐門之以用毒知名,「羅漢陣」必然歸屬少林派等,也是眾多武俠小說中共通的現象。

這個現象,一方面與中國傳統的武術源流、觀念有關,如「武當內家,少林外家」的區野,原就是中國武術史上的大別,而四川唐家,也的確曾經出現過「用毒」高手;但是,一方面,這也是武俠作家間不自覺的相互因襲與影響,作家承先啟後,共同締建了武俠小說的「武功模式」,從而架構了武俠小說中條理井然的江湖世界。

在此模式中,「始作俑者」既有創新,也直接開啟了後起作家的思路,影響極為重要;因此,偶有「偏差」,則不免流誤於後代,身為一個武俠研究與愛好者,是應該提出檢討,以正視聽的。

在此,即舉多部小說中曾經提到的《易筋經》,作一番正本清源的探討。

《易筋經》是武俠小說中常見的武學寶典,究竟此一寶典是由誰最先運用於武俠小說中,目前很難遽然斷定,據資料所見,光緒年間唐芸洲的《七劍十三俠》已然提及,大抵將之視為「金鐘罩」之類的鍛鍊功法,源出少林(第4、20回);民國30年左右撰寫的《雍正劍俠圖》(作者常杰淼,是民初非常有名的說書藝人),則進一步將這本「武林秘笈」加以發揮。

據書中的說法,《易筋經》是部非常繁雜的功夫,知機子谷道遠為了與他的「混元一氣法」相配合,曾經寫了一部《易筋經拆解》的書,內容「第一個目錄是無極圖,第二是有極,第三是太極,第四是五首,第五是解說前邊的圖象,第六是三元圖,第七是十三單操法,第八是自錘圖法,再往下畫的全是圖」(第十一回〈秋佩雨力戰眾俠客,童海川雙鉞分雙劍〉),後來傳給了秋田和法禪和尚兩個徒弟,對《易筋經》的來源,只說是「達摩禪師相傳的」,究竟實際內容如何,則語焉而未詳。

臥龍生在《玉釵盟》(1960)中,也提過《易筋經》,在小說一開頭,即有男主角徐元平「夜闖少林」的精彩描述。

小說中提到,徐元平身負血海深仇,欲盜取《達摩易筋經》以修習高深武功。

據說書中所述,這部經典,相傳是「少林七十二絕技的淵源」,深奧難懂,歷來修習者固多,但甚少有人成功,徐元平在慧空禪師協助之下,詳盡開解,並施以灌頂大法,終於大功告成。

臥龍生是臺灣早期武俠小說的名家,《玉釵盟》一書,更曾經在60年代風靡一時,可是,若要說真的使《易筋經》名聞遐邇,成為少林獨珍的秘典,恐怕還是金庸小說的影響較大。

金庸在1963年的《天龍八部》和1967年的《笑傲江湖》中,不但將《易筋經》歸諸少林(這點,金庸是否曾受到臥龍生影響,就不得而知了),同時更明確地解釋了此書的來歷,增強了《易筋經》的「歷史可信度」。

在《天龍八部》中,金庸藉偷盜出《易筋經》的阿朱之口,傳述了慕容博的評論,「達摩老祖的易筋經我雖未寓目,但以武學之道推測,少林派所以得享大名,當是由這部易筋經而來。

那七十二門絕技,不能說不厲害,但要說憑此而領袖群倫,為天下武學之首,卻還談不上」,強調《易筋經》的重要性;在《笑傲江湖》中,則藉方證大師之口,述明其來歷:那《易筋經》神功,乃東土禪宗初祖達摩老祖所創,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得之于老祖。

慧可大師本來法名神光,是洛陽人氏,幼通孔老之學,尤精玄理。

達摩老祖駐錫本寺之時,神光大師來寺請益。

達摩老祖見他所學駁雜,先入之見甚深,自恃聰明,難悟禪理,當下拒不收納。

神光大師苦求良久,始終未得其門而入,當即提起劍來,將自己左臂砍斷了。

達摩老祖見他這等誠心,這才將他收為弟子,改名慧可,終得承受達摩老祖的衣缽,傳禪宗法統。

老祖圓寂之后,二祖在老祖的蒲團之旁見到一卷經文,那便是《易筋經》了。

這卷經文義理深奧,二祖苦讀鑽研,不可得解,心想達摩老祖面壁九年,在石壁畔遺留此經,雖然經文寥寥,必定非同小可,于是遍歷名山,訪尋高僧,求解妙諦。

但二祖其時已是得道高僧,他老人家苦思深慮而不可解,世上欲求智慧深湛更勝于他的大德,那也難得很了。

因此歷時二十餘載,經文秘義,終未能彰。

一日,二祖以絕大法緣,在四川峨嵋山得晤梵僧般剌密諦,講談佛學,大相投機。

二祖取出《易筋經》來,和般刺密諦共同研讀。

二位高僧在峨嵋金頂互相啟發,經七七四十九日,終于豁然貫通。

但那般刺密諦大師所闡發的,大抵是禪宗佛學。

直到十二年后,二祖在長安道上遇上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輕人,談論三日三晚,才將《易筋經》中的武學秘奧,盡數領悟。

那位年輕人,便是唐朝開國大功臣,後來輔佐太宗,平定突厥,出將入相,爵封衛公的李靖。

李衛公建不世奇功,想來也是從《易筋經》中得到了不少教益。

這段略嫌過長的引文,將《易筋經》的來歷,講說得條理分明,煞有介事;其實「半真半假」,不必信以為真。

大抵論佛法處為真,而講《易筋經》處則純粹是虛構。

金庸巧妙地將虛實參化,「捏造」出一段《易筋經》的歷史源流,同時更將《易筋經》的修習法門,與「禪宗」理論結合為一:這易筋經實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,只是修習的法門甚為不易,須得勘破「我相、人相」,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。

但修習此上乘武學之僧侶,定是勇猛精進,以期有成,哪一個不想盡快從修習中得到好處?

要「心無所住」,當真是千難萬難。

《易筋經》的功夫圜一身之脈絡,係五臟之精神,周而不散,行而不斷,氣自內生,血從外潤。

練成此經後,心動而力發,一攢一放,自然而施,不覺其出而自出,如潮之漲,似雷之發。

練那《易筋經》,便如一葉小舟于大海巨濤之中,怒浪澎湃之際,小舟自然拋高伏低,何嘗用力?

若要用力,又哪有力道可用?

又從何處用起?

這段武功的議論,是金庸將「武學哲理化」的初步嘗試,與風清揚所傳的「獨孤九劍」,兩相吻合,難怪身受亂氣聚集之害的令狐沖,聽過後有似曾相識的感覺;《天龍八部》中的《易筋經》最後落入游坦之手上,「游坦之無心習功,只呼召體內的凍蠶來去出沒,而求好玩嬉戲,不知覺間功力日進」,也正符合金庸欲強調的「禪宗」理論。

綜上所述,《易筋經》基本上有幾個特點:(1)《易筋經》是少林派獨傳的絕學,深奧難懂;(2)此經從達摩下傳,歷慧可而告大成;(3)此經的武學理論,與禪宗關係密切。

這是武俠小說中《易筋經》的傳說,大體上,各家作品很少有出乎此一範疇的描述,可以說是「武功模式」的典型之一。

這部「佛家」經典,始終未見於佛教文獻之中,因此,頗令人在相信之餘,又多所懷疑。

事實上,《易筋經》倒是真有其書的,不過,其流傳有段不為人所之的秘辛,相當有趣。

據記載,《易筋經》傳衍自明代,為天啟四年(1624),一位署名「天台紫凝道人」的道教修行者所著,原書已佚,清道光年間,先後有傅金銓、來章氏、宋光祚等人的輯本問世;據傳說,此書後來流入少林寺,在寺僧與武術界流傳頗廣。

咸豐八年(1858),潘偉如編輯的《衛生要術》,將來章氏輯本中的〈易筋經十二式〉收入,標題訂為〈易筋經十二圖訣〉;咸豐四年(1854),王祖源與臨潼力士周斌同遊嵩山,「住三越月,盡得其內功圖及槍棒譜以歸」,一般以為此一「內功圖」就是《衛生要術》這本書(年代稍有問題,待考),少林寺僧故意改名為《內功圖》,當是為了故神其說,自我宣傳。

其後,王祖源在光緒八年(1882)重新出版《衛生要術》,改名為《內功圖說》;民國以後,多數坊間的刊本,即依據此書,改題名為《易筋經》,這就是《易筋經》的淵源與流傳情形。

據輯本的《易筋經》看來,基本上是一種「內外兼修」的導引術,「內壯」既熟,再練「外壯」,此術原屬道教的理論,故除了〈易筋經十二勢〉外,還有〈外壯神勇八段錦〉,講述拳腳功夫。

編者自稱「道人」,可知其為道書,而且,「八段錦」的功夫,原亦題為「修真圖」(真是道教的術語);至於「八段錦」,傳自宋代,將導引行氣的法門歸為八個步驟,南宋人曾慥曾經將此收錄於《道樞》之中,後來愈分愈細,有十段錦、十二段錦之說。

清初黃百家(黃宗羲之子)在《學箕初稿.王征南先生傳》中,曾針對十二段錦說過,「蓋自外家至少林,其術精矣;張三峰既精於少林,復從而翻之,是名內家,得其一二者,已足勝少林」,可見此功夫亦同樣出自道教(武當張三峰),而且遠勝於少林的「外家」。

今存的《易筋經》,坊間版本甚多,內容各異,不過《易筋經十二圖》和〈十二段錦〉是必然收錄的,同時,也都有「神仙起居法」和講論「龍虎丹道」的章節,可見原本純粹為道教養生鍊氣之書。

不過,由於在「十二圖」的末圖「掉尾并勢說」曾交代此經來源道:總考其法,圖成十二。

誰實貽諸?

五代之際。

達摩西來,傳少林寺。

有宋岳侯,更為識鑒。

卻病延年,功無與類。

這段總說,明言為達摩祖師所傳,更提到了岳飛(相傳北宗八段錦的創始者),似乎信而有徵了。

實際上,達摩並非五代時人,此處一差,萬般出錯,導致了後繼者的誤解,甚至有些人在題名上,乾脆就直接寫「達磨著,般剌密諦譯」(般剌密諦即金庸提過曾與慧可論道的天竺人)了。

或者是武俠小說作者疏於考證,或者也是因為達摩的盛名較張三峰為高(張三峰及其太極拳,大抵在清末才開始聞名於世),在武俠作家巧筆下「乾坤大挪移」,遂將原屬武當的「神功」,歸派於少林之下,正不知張三峰若泉下有知,作何感想?

參考資料 中華武俠文學網
有是有啦,不過沒那麼神奇就是了............
http://www.hivideos.com/exercise.htm是滴、少林武功好耶~~請常鍛鍊身體、人人有功練啦~
有的,只是我們已經無法去了解其中的意義了!所以一般來說已無法去練習!就像易經一樣,簡短的字句所蘊藏的是變化萬千的函意!
少林武功好耶~~
*******s84515&article_id=27068348我的武俠小說

金庸|絕代雙嬌|黃易|東方不敗|倚天屠龍記|華山論劍|張三豐|笑傲江湖|神鵰俠侶|飛狐外傳|水滸傳|鹿鼎記|陸小鳳|連城訣|仙劍奇俠傳|梁羽生|射雕英雄傳|尋秦記|天龍八部|雪山飛狐|楚留香|大唐雙龍傳|倪匡|書劍恩仇錄|古龍|

月子中心

參考資訊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205080709283
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Blog,煩請通知,將立即移除。謝謝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網路知識收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